林木保護和養(yǎng)護
1、風水樹與墳頭樹的保護習俗
在村前村后或墳頭種植樹木,世代保護,不準砍伐,也不準整枝,稱為風水樹與墳頭樹。其樹種,一般以樟樹、柏樹、松樹等常綠喬木為主,能長得粗壯高大,彰顯風水旺盛。如有人砍伐或損壞風水樹,全村群眾認為有損全村的生命、禍福及財路,必定群起抗爭,按族規(guī)嚴厲處罰。風水樹的種植處所,防護辦法與處罰條例,在該村的宗譜中都有明文規(guī)定。墳頭樹也同樣視為神圣不可侵犯。如有人破壞墳頭樹,則認為是謀害風水影響全家平安與子孫興旺,往往造成人命案。
2、山林分類與林木養(yǎng)護
山林分為天山、村山、戶頭山。天山稱柴火山,這是公山,全村人人可以砍伐柴草燒火,作為日常燒飯之用,但不可砍伐樹木。村山,則是全村的樣山,在該村宗譜中訂有面積、坐落、山界及護林條例。,同時,由村里雇用專人護林,平時不準砍柴。看柴禾的長勢,隔幾年開一次樣山,準許全村群眾上山砍柴。凡要培植成林的小樹,事先縛有稻草作記號,不準砍伐。戶頭山,則為個人私有,他人不準砍伐,山林屬其戶頭所有。
3、護林條例與處罰習俗
護林條例,有的村在宗譜中有明文規(guī)定,并在村頭張貼。防樣山者整天在山上巡邏、敲鑼,以防壞人破壞。如發(fā)現(xiàn)偷柴偷樹的,先砍斷其柴繩、柴杠,繳其刀、斧,以免再作案。再將偷樣山者押到宗祠,交同族長處罰。族長按既有規(guī)定,視情節(jié)輕重,進行處罰。輕者,教訓幾句后,放其回去。較嚴重的,大開祠堂門,全村男女老小齊集祠堂吃炒豆酒,或炒面酒、其錢由偷樣山者負責。如本村的人,也有罰錢,或罰其在村里敲鑼悔過,或防樣山幾天的。
4、劃定山界的習俗
村與村,戶與戶之間往往發(fā)生山界糾紛,尤其是村與村之間,時常為山界糾紛而發(fā)生兩村械斗,打死人的事常有發(fā)生。因此劃定山界是一件隆重而嚴肅的事,必須由兩村頭腦人實地踏勘,雙方共同劃定界線,然后用溪灘石子或焦炭,沿劃定界線深埋。因溪灘石子與山上碎石有別,焦炭經久不爛,可作明顯分界線。
5、禁燒棕櫚樹與樟樹煤春的習俗
禁忌用棕櫚樹頭燒火。如將棕櫚燒火,要爛腳。又流傳著立春日的時辰,用樟樹木廢煤春,可以去污穢的習俗。
元宵節(jié)打生的習俗
果樹到了該開花結果的樹齡,但是不開花或果實結不牢。可在元宵節(jié)夜里,在樹腳插香點燭,供上一碗糟羹。一婦女站在果樹旁邊扮果樹,另一婦女朦朧和柴棒敲打扮果樹的婦女。邊敲打邊問:“會生不會生。不生,打死你。”扮果樹婦女回答:“會生,會生。”然后,以糟羹倒在樹腳。
|
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