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岙五獸“潛龍出水”
在珠岙鎮(zhèn)的珠岙村,這里正月的年味總是特別的濃,讓人予以許多期待,而更讓村民們翹首以盼的就是村里舉辦的五獸出迎活動。
據(jù)當(dāng)?shù)卮迕窠榻B,珠岙村的五獸出迎活動源于清朝中期,距今二百多年。每逢正月十六,就舉行出迎活動以慶祝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國泰民安,祈盼來年五谷豐登,六畜興旺。
五獸出迎的“五獸出迎”道具主要有麒麟、犀牛、鹿、白象、三勿像五獸,五臺、“古亭五座”,以及數(shù)十面彩旗,均有村里上街、下街、中街、里沿、丁家五房負(fù)責(zé),各制古亭臺閣一扛,“五獸”一只,并每年輪流值年。由于1954年一場大火,所有表演用具及服飾燒毀,出迎活動中止,直至2008年正月初八重新恢復(fù)。恢復(fù)后的“五獸出迎”活動,新增了腰鼓隊、鼓樂隊、舞獅和布龍,規(guī)模更為龐大。
五獸由竹篾做成骨架,再縫上彩布,飾以流蘇,掛上彩燈,古亭由木匠、雕匠、漆匠藝人合作制成,講究美輪美奐,抬閣架子則由木料制作,纏有彩布,人物由童男童女化妝穿上戲劇服裝扮演而成。古時五獸抬閣由壯漢抬著巡游,今改為輪子行走,抬閣設(shè)計有上下兩層,上層人物由纖細(xì)鐵桿向上托起,抬閣的誘人之處在于穿著古代服飾的小孩不是一般地坐著,而是騰懸在空中,同時由這些孩子湊成一個戲劇場面,如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”“白娘子盜仙草”等等,到了夜間彩燈交相輝映,雍容華貴,蔚為壯觀。
據(jù)當(dāng)?shù)卮迕窠榻B,珠岙五獸出迎綜合了民間美術(shù)、工藝、音樂、舞蹈、戲劇等多項民間藝術(shù),具有較高的藝術(shù)價值,而同時蘊(yùn)藏著深刻的文化歷史,飽含著人民大眾健康活潑的審美情趣和喜怒哀樂,具有較好的審美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