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曉紅:碎布剪貼多彩生活
五顏六色的碎布放在我們面前可能就是一堆廢物,但這些被大多數人廢棄的物品,一到陳曉紅的手中,那就是創(chuàng)作的最佳原始素材。人物、花鳥、景物,在她這一雙巧手剪貼下,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、貼切,那么和諧、悅目,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。
陳曉紅是縣人民法院的女法官,曾任職于縣文化館。她性格開朗,愛好廣泛。酷愛繪畫藝術,有較扎實的基本功,又喜好舞蹈、音樂,是浙江省民間藝術家協(xié)會會員,臺州市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,市少兒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,曾任縣舞蹈協(xié)會主席和市舞蹈協(xié)會理事。閑暇之余,她經常去裁縫店撿些人家不要的小布片,制作她的布貼畫。把家里空間裝點得溫馨而活潑,恬淡而高雅。
1984年,陳曉紅貼出第一張畫時,就得到了浙江省著名畫家金光遠的指導和肯定,并參加了地區(qū)的美展。之后,陳曉紅對布貼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一直堅持探索、創(chuàng)作,佳作不斷。
布貼畫是以剪刀為筆,以布為色創(chuàng)作而成的一種裝飾畫。它集工藝性、藝術性為一體,充分利用碎布的顏色、紋理和質感,用剪、撕、貼、疊等手法,加以巧妙的構思,產生出具有畫筆所不能取代的藝術效果,是當代美術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(xiàn)形式。陳曉紅的作品以布貼畫特有的創(chuàng)作手法與油畫、國畫、剪紙等表現(xiàn)形式相結合,構思獨特,造型新穎。如她的作品《墨荷》、《秋色》,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,以簡潔凝練的色塊,營造了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”的意境和“秋風蕭瑟,黃葉飄零”的景象;在《祝福》里,她把民間藝術表現(xiàn)手法融入其中,畫面中的“大阿福”,繡花頭巾、藍印花布,那一樣樣漂亮的裝飾,儼然是一幅精美的工筆年畫;《月光下的海灘》采用油畫現(xiàn)實主義的表現(xiàn)形式,以旋轉羅紋的布塊為底色,將厚重粗獷面料作礁石,皎潔月光襯托著幽靜的海灘,戀人相偎,柔情蜜意,令人遐想。綜觀其作品,可謂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、寓意深邃、生活氣息濃厚,體現(xiàn)了她較深厚的藝術底蘊和文化涵養(yǎng)。
對陳曉紅來說,2008年是其藝術風格大有突破的一年。她從過去收集碎布,到自己購買各種布料,進行大幅創(chuàng)作。這一年,她的《女人·花》、《百草園》、《荷頌》問世后,得到了業(yè)內人士的高度肯定。他們認為,這是陳曉紅藝術生涯的一次轉折和提升。特別從《百草園》的構圖和表現(xiàn)中,可以看到她已經可以跳出傳統(tǒng)布貼畫注重表形的桎梏,其布貼畫的色彩和基調把握得更加準確到位。
從1988年《儲蓄致富》被送到北京參展開始,陳曉紅先后有70余幅作品在《美術報》、《人民法院報》、《浙江工人日報》等省級、國家級報刊上發(fā)表。《百草園》、《女人·花》被選入“浙江省千鎮(zhèn)萬村種文化成果展”、編入“浙江省法院系統(tǒng)書畫攝影優(yōu)秀作品選”,《海的夜》、《伙伴》、《童年》等多幅作品進入省、市級展覽并獲獎;《荷》入編由國家郵政局發(fā)行的“美術攝影作品”明信片。 《美術報》、《人民法院報》、《檢察日報》、《浙江日報》、《當代家庭報》、臺州電視臺《文化視野》欄目、《臺州日報》等還對陳曉紅和她的布貼畫作過專題報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