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家“迷你” 圖書館受捧
農家書屋飄書香,幸福指數節(jié)節(jié)升。近日,在六敖鎮(zhèn)巡檢司村的農家書屋里,記者發(fā)現借書登記表上的名字密密麻麻。而不大的會議室內,也坐滿了一群學生和幾位村民,正一邊吹著空調,一邊悠然自得地翻閱著各種圖書,很是愜意。
在圖書館擁有的300多冊圖書中,有農業(yè)、文學、醫(yī)療方面的書籍,同時還搭配有門類各異、緊跟時代步伐、具有較強可讀性和大眾性的其他通俗易懂、老少皆宜的讀物。“農家書屋”管理員林炳富告訴記者,村民們過去的娛樂活動很單一,要么看看電視聊聊天,要么選擇打牌打麻將。想要看幾本書,都得專門跑到大書店去購買,而村里又沒書店,真是既費時又費力。
“現在好了,村里人有自己的圖書館啦。現在我發(fā)現,村民最喜歡的書大多分為三塊,也各有各的受眾,一塊是老年人愛看的醫(yī)療類,一塊是中年人喜歡的養(yǎng)殖類,還有就是學生喜歡的文學類。”林炳富說,村里患糖尿病的老年人較多,醫(yī)療知識對他們有幫助;而村里搞養(yǎng)殖的人家需要養(yǎng)淡水蝦、對蝦等技術資料。學生們放假了,書屋里的文學書是他們的精神食糧。
正放暑假閑在家的鄭有琛說:“以前,村里沒有圖書館,我只好在外面‘野’,假期時很無聊,想找本書都很難,實在不行就得去縣城買,那樣更麻煩。現在好了,村里建了圖書館,想看書就方便多了,有時間我就會來這找書看。”
采訪中許多村民告訴記者,這些書籍不僅豐富村民們業(yè)余生活,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,同時又反作用于他們的物質生活。“都虧了《養(yǎng)泥鰍養(yǎng)殖技術問答》,不然我那20多萬塊錢就血本無歸了。”村民金小芬說。
原來,今年金小芬投資20余萬養(yǎng)了10多畝的泥鰍,可沒想到今年清明時節(jié),她家的許多泥鰍出現了爛鰓、爛腸現象,由于技術不到家,可把她急壞了。最后還是農家書屋的一本書解了她的燃眉之急。
“沒防治的時候死得相當厲害,我很是心疼,一拿到書時,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翻書去看,才翻開就發(fā)現里面真的有爛鰓這樣的養(yǎng)殖案例。照著書上說的,將碘拿來撒潑在整個養(yǎng)殖池里后就防治住了,見效真快。”金小芬笑得一臉燦爛。
六敖鎮(zhèn)文化員朱和向記者介紹,六敖的農家書屋建設從2011年起步,如今全鎮(zhèn)41個行政村基本上達到了全覆蓋。與巡檢司一樣,很多行政村的農家書屋都已經成為大伙精神知識的“加油站”。但同時村民對農家書屋的開放時間、圖書類別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“現在的農家書屋建設,僅僅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,還處于初期階段,離村民們的需求還有距離,所以接下來的道路還很長,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宣傳。首先要建有所用,不斷增強基層老百姓讀書意識,讓這些書使用率更高,同時要將每一本書都真正送到他們手中,讓他們讀有所用,用有所果。”朱和說,送金山銀山,不如送“書山”,讓知識帶領村民掃清致富障礙,打開致富門。
吳曉玲